◇◇新语丝(www.xys.org)(xys.dxiong.com)(xys.3322.org)(xys.freedns.us)◇◇

  媒体不要无意、有意传播迷信流言

  文有仁

  《中华新闻报》2月16 日刊登文章《“寡年不宜婚”,都是媒体惹的祸吗?》
指出,岁末年初,全国各地的记者们纷纷在当地的报纸上发了这么一条新闻:某
某地领结婚证的新人挤破婚姻登记处的门槛。这都源于“寡年不宜婚”这样一个
传言。像往年一样,几乎所有新闻都以专家的意见作结,比如天文学家、比如民
俗学家。但是这样的“辟谣”性质的新闻究竟是否起到了“辟谣”的作用呢?

  在婚姻登记处,当问到为什么要赶到这个时候来登记时,我听到了这样一种
声音:“不是报纸上说的吗?明年是寡妇年,不宜结婚!”澄清流言者竟然在阻
止留言继续传播过程当中,同时扮演了流言传播者的角色,使鲜为人知的流言为
更多数人所知。

  文章最后说,不能否认新闻在传播过程当中被“误读”。这种误读,有无意
的成分,当然也有“有意”的成分在内。别有用心的人,或者是坚信“寡年不宜
婚”是真理的人,将媒体的报道当成支持自己理论的一种论据,引起了间接受众
的认同。归根结底,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媒体过多的报道,给受众造成一种“乱花
渐欲迷人眼”的假象,导致受众看待“寡年无春”的失衡心态,最终形成了“误
读”。媒体在遭遇到某一现象的时候必须保持清醒和冷静,理智并且有主见,不
要盲目跟风搞“一窝蜂”式的报道。

  人们不难发现,这类澄清流言的报道反而使流言更迅速、更广泛传播的情况,
近些年屡见不鲜。这里的确有值得媒体反思之处。这类新闻往往都是能吸引眼球
的,因此一些媒体为了扩大自己的新闻市场,热衷发掘并大量报道这类新闻。问
题更在于,某些媒体大肆宣扬其中负面的内容,讲得头头是 “道”,“令人信
服”,虽最后请一两位专家讲几句以示“澄清”,但其客观效果是,流言未能澄
清,反而更广泛传播。像“梦境灵验”、“星座迷信”、“血型迷信”、“目睹
外星人”等等都属此类。某人讲自己做的梦如何灵验,媒体就活灵活现地详细转
述他所说的“灵验”,最后有气没力地批驳两句或仅仅表示质疑。有人讲血型如
何决定人的性格,有的媒体就举出许多“实例”说明同血型的人性格如何相同,
最后也仅轻描淡写地说这不符合科学。最后几句不痛不痒的“澄清”远不能“澄
清”那些迷信的内容,整条消息客观上起了迅速、广泛传播这类迷信的作用。前
年“非典”肆虐时期也出现过类似的问题,教训十分深刻。媒体应当认真注意这
一问题,不要充当这类流言的客观传播者。

  为防止今后再出现这种情况,笔者建议:一、凡在某一个或某几个地方发生
的个别这类事件,媒体不要向全国传播;二、媒体报道此类消息时对负面内容简
单介绍一下即可,切勿绘声绘色细致描写,使受众误以为是真实、有理的;三、
在消息中加强对这类事件的科学解释,使受众能正确认识这类事件。此外,媒体
从业人员一定要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,切勿为追求眼球而不顾社会效益和新闻的
不良后果。

(XYS20050222)

◇◇新语丝(www.xys.org)(xys.dxiong.com)(xys.3322.org)(xys.freedns.us)◇◇